短文网

短文/随笔/诗歌/散文/心情/作文/唐诗/宋词/故事/成语/日记/语录/哲理

酒事十记

迷人莫过家乡酒

老家人酿制的酒,大家都习惯称之为米酒,因为都是用大米酿造的。米酒有两种,一种是发酵酒,叫湖之酒;一种是经过蒸溜的酒,像白酒但酒精度低,俗称烧酒。

小时候,尽管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,但每年冬天,母亲都要做几坛米酒,用于春节招待客人。先把蒸熟的糙米饭,放到一个竹垫里冷却,然后再把压碎的酒曲撒在饭上和拌均匀,再装进一个个的大坛子里。盖上稻草或者是旧棉絮,让其发酵。

一个星期左右,房间里就会充满诱人的酒香。晚上睡觉时,闻着酒香,人也睡得特别甜美。再过一个星期,母亲便把一个长圆形的,竹篾织成的酒插,插入酒坛中间,橙黄浓稠的湖之酒便会透过酒插的缝隙填满酒插。期间只要有客人上门,母亲便会用一个长把的竹筒酒提,舀上一大碗湖之酒招待客人。

我在家里排行老满,深受疼爱。听母亲讲,还抱在手里的时候,父亲喝酒时就会用筷子在酒碗里点一下,然后放到我口里,我往往品得有模有样,而且还啧啧有声。父亲就会自豪地说:看来又是一个喝酒的料。长大一些后,家里招待客人,父亲有时也会在我的碗里倒上一点酒,嘱咐我慢慢喝。还未进口,酒香早已引得人口水直流。喝上一小口,口里便是满满的甜味香味。有时母亲连酒带糟加点井水烧开,再冲上几个土鸡蛋,吃起来又有了另外一番滋味。

再过十来天就可以蒸馏烧酒了。把发酵好的米酒,连酒带糟倒进一口大锅里,锅子上立置一个圆筒形的大甑,甑内架一根一头高一头低的木槽,低的一头从甑壁上的小洞中穿出。甑的上面再放置一口大铁锅,锅里盛满冷水,而且要不断地更换。在柴火的加热下,锅里的米酒开始变为酒气上升,碰到上面盛满冷水的铁锅时,便凝结成酒水,滴到木槽里慢慢流出,流到装酒的坛子里。

在我的记忆里,一斤米能做出一斤多烧酒,蒸馏一次酒也叫做一甄酒。如果度数做得低一点,一般都是30度左右,一甄能收获40来斤烧酒。米是自己家里种的,酒曲是父亲从山上采草药加糯米粉制成的,酒的成本并不高。因为那时物资匮乏,粮食比较珍贵,喝两口米酒也是奢侈的享受。不来客人,父亲很少饮酒。

迷人莫过家乡酒。父亲用筷子点在我口里的那一滴米酒,几十年过去了,那米香、酒香不仅没有一丝衰减,反而日益醇厚。因其是纯粮食酿造,酒曲也采用天然植物制作,好喝还不上头,终成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。

犹记当年散酒香

1970年代,粮食紧缺,不可能用粮食酿酒,来客人或者是过年了,大家往往会去供销社打散装酒。一般每个乡镇都会有一个供销社门市部,有些地方叫供销社,也有地方叫代销点。

靠近供销社,就会闻到一种混合着酒味、煤油味、糕点味的奇特气味。在柜台后面靠墙边,一字型排开几个大坛子,坛子里装的全是散装酒。那个时候的散装酒,不同于现在的谷烧酒、高粱酒,记得主要品种有五加皮、苦楝酒、广柑酒、红薯烧。一般价格都在一、两毛钱左右一斤。后来才有地方酒厂用粮食酿制的大曲、小曲等散装酒、尾子酒。

父亲经常要我去打酒。拿一个医院里装输液盐水的玻璃瓶,裤兜里放两毛钱,边走边不时地用手去摸一下。到了供销社把钱递给营业员,然后说打什么酒。营业员揭开盖在坛子上的木盖子,拿一个长把的酒提和漏斗,分两次把500毫升容量的瓶子灌满。打好酒后,仍然不会急于离开,而是把摆在玻璃柜台里的糖粒子、饼干、糕点全部看一遍,咽几次口水后,再连走带跑地往家里赶。

因为酒是稀罕物,回家的路上,看到前后没人,我就会偷偷地拔出橡胶塞子,把瓶口塞进嘴里尝一口。但瓶子上有刻度,偷吃多了父母亲就会发现,只能是浅尝辄止。那种喝酒前的紧张和喝到酒后的满足,至今仍不能忘记。我现在还记得除了五加皮、广柑酒有些甜味,其余的酒都是又苦又辣的。但招待客人,母亲总会炒几个好菜,做得最多的是炒腊猪头皮和鸡蛋。那时的客人也比较斯文,都不会放开吃。等客人喝完酒开始吃饭了,我们坐到桌子上也多少能够尝一点。所以来客人,总是让父母为准备酒菜头疼的事,却是我们小时候最高兴也最盼望的事。

还记得红薯酿酒吗

六、七十年代,物资匮乏,大多数人家粮食都不够吃。但逢年过节,或者是来了客人,主人总会用酒招待,谓之无酒不成席。没有粮食怎么办?心灵手巧的当家人,还是有办法的,那就是用红薯酿酒。

红薯属杂粮,一般都种在旱土里。端午节前后把母薯长出的薯藤割回家,剪成四、五寸长一段,趁下雨天插进挖好的土里。到寒露节前后便挖回来,红薯耐旱耐贫瘠,产量极高,收回来的一届红薯,可以充当一家人半年的粮食。

聪明的人想,大米可以酿酒,红薯应该也可以酿,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淀粉。经过摸索,还真有人用红薯酿出了酒。于是,经过传授与取经,在困难时期,农村的炊烟里也会飘散着红薯的酒香。红薯酿酒技术的普及,也让农村人种红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。

其实酿制方法跟米酒差不多,先把红薯煮熟,撒上自制的酒曲,捣碎拌匀,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,待酒香浓郁时,便可以蒸馏了。把发酵好的红薯母酒连酒带糟倒进一口大锅里,锅上面放一个酒甑,甑上放置一口装冷水的大锅,在大火的作用下,酒便从木槽里流出来,流进装酒的坛子里,便形成了清澈浓香的红薯酒。

红薯酒的出酒量远比大米酒低,一斤红薯只能产出六、七两的酒。但红薯酒的酒精度一般比米酒还高,酒香也更加浓郁。酒桌上只要把装酒的瓶塞打开,倒进酒杯或者酒碗里,整个小屋里便会酒香充盈。只不过酒刚一入口时,你会感觉与米酒无异,但咽进喉咙以后就会觉得有一种比较重的红薯味,甚至还会感觉到一丝丝苦涩。对于爱酒的人来说,好长时间都喝不上酒,红薯酒入口,仍不失为琼浆甘露。

糖咽酒,哪里有

小时候,常听老人们说,糖咽酒,哪里有?意思是有糖果糕点下酒,实在是难得的好事。

那时候,只要是谁家卖了猪,赚了一点钱,又或者是有人给介绍了对象之类的好事,大家都会在一起劳动时起哄,要他请客。所谓请客也就是打一两斤散装酒,买一些糕点让大家吃。

派一两个年轻人,陪同有喜事的人到供销社,嘻嘻哈哈的买一两斤糕点,打一两斤散酒,然后就回到大家中间。酒呢,就近找几个碗倒开,糖果糕点解开麻绳和包装纸放到地上。记得糖果有大白兔奶糖、芝麻软糖,糕点有花根、猫耳朵、豆角酥、桃酥等。大家喝一口酒,吃一块糖果糕点,那满满的幸福感,好像是哪里也找不到的。

看到大家都吃得那么开心愉快,请客的人虽然花了几块钱,心里仍然会有一种幸福感。请客的人和吃请的人那种纯粹的幸福感,只怕是在现在的宾馆和大饭店也无法比拟的。

逢年过节或者是刚办完喜事,有人到家里串门,又还不到吃饭的时间,主人也习惯用糕点和米酒招待客人。有糕点的时候,就会先上比较洋气的糕点。没有糕点,就端上一盘自己家里出产的炒红薯片、炒花生、葵花籽、南瓜子。主人陪着客人边嗑瓜子,边喝酒聊天,尽管没有吃饭,但客人也会被主人浓浓的热情所感染。

糖咽酒虽然不如请客吃饭那般隆重正规,但在困难年月,仍不失为增强亲情友情的有效途径。

乡下喝酒人

这些年,逢年过节与亲戚相聚,只要端起酒杯,就会想起小时候到大姐家里做客,那些高手们喝酒的场景。

每年春节期间,姐姐姐夫都会请周边的叔伯兄弟吃顿年饭,我也经常参与。姐夫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酿酒高手,那一块的酒风又十分兴盛,可谓高手如云。

一张高大的八仙桌上,都是经过挑选的长辈和善饮之人。经常是妇女和小孩都已离席,而这张桌子上依然在高谈客阔论,酒兴正酣。菜都要热两三次,一场酒喝下来至少也得有两、三个小时。他们的豪情和酒量,总是让年少的我肃然起敬。

小时候,我也曾好奇地到桌子旁观看,只要主人或者长辈提议喝酒,大家便会用拇指、食指和中指卡住酒碗,食指紧扣碗的里边,拇指和中指顶住碗的外边。也不碰杯,稳稳地端起酒碗径直放到嘴唇边碰一下,就又把碗放下。与其说是喝了一口,还不如说是舔了一下。一碗酒喝了好几次,酒位总不见下降。

好奇心也让我问了个明白,他们两、三个小时下来,八个人也就喝了不到十斤米酒。米酒的度数都在30度左右,现在想起来应该不算很多,酒量也算不上特别大,换算成啤酒,也就是两瓶。之所以喝了那么久,应该说他们不是在喝,而是在品。每次把酒碗放到唇边,只是象征性地喝了极小的一口。

那时候的米酒虽然珍贵,但只要有技术,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前后酿制几坛。饮酒的人依然把饮酒变成了品酒,足见饮者对酒的尊重。反观今天的酒席上,价格昂贵的不管是白酒、红酒还是洋酒,总有人碰杯声一响,一大杯酒一口就灌进了喉咙。酒好了,饮酒人对酒的尊重反而不如从前了。

何以解忧

杜康酒有两句著名的广告词: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。它把喝酒夸成了唯一的排解忧愁、郁闷的途径。

其实,古人的看法也并不统一,单是李白就有完全不同的说法。他说: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又说: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。

我体会,没有绝对有效的解忧方式,只要是能转移注意力,让心情变得轻松的,都可以一试。

喝酒未尝不可,但切不可闷喝、多喝。如果是这样,便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。找一二好友,喝点小酒,聊聊奇闻趣事或共同话题,临风把酒,忧愁或可暂时忘却。

听音乐,看喜剧,或者拿起话筒高歌一曲,或者在风景优美的公园散步、跑步,郁闷之情或可稍有缓解。

与宠物交流,逗逗鸟,遛遛狗,听天上大雁鸣叫,看水底金鱼畅游,望天空白云悠悠,看江河水流滔滔,快意就会涌上心头。

总有一种能让你快乐的方式,好好找找,就会出现。有人能在红烧肉中开心,有人能在劳动中找到乐趣,有人把与家人的相聚看成天伦之乐,有人能在虫鸣鸟唱中物我两忘

我呢,最常用的方式是端坐桌前,细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,尤其是《笑傲江湖》一读就入迷,入迷后只有江湖,鲜有忧伤。

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登高望远,胸襟博大,眼睛里有诗和远方。人生就是一场修行,哪能没有苦难。把自己的苦难与人类的大难相比,你就释怀了。想想俄罗斯和乌克兰,看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,生命、财产都无法保障,我们自然是幸运的了。纵有暂时挫折,些许烦恼,不过是过眼烟云,转瞬即逝。

品品敬自己的酒

生活中,我们品尝过太多的敬他人的酒的滋味。敬师长,敬领导,敬亲戚,敬朋友。敬不同的人,总会有不同的心情和感受。敬发自内心想要敬的人的时候,你的心就会变得专注而神圣;跟风应付而敬的酒,你可能会身在曹营心在汉。一杯小酒,波诡云谲。

当然,我们也品味过很多人敬自己的酒。不同的人,不同的目的,给你敬的酒,滋味也是各不相同的。你帮助过,并想一如既往支持的人给你敬酒,端起酒杯,你就会心生祝愿。而那些花言巧语,貌合神离的人过来敬酒,你满脸堆笑的后面可能是心身不屑。

我们却很少品味敬给自己的酒。虽然也有一个人独酌的时候,但往往是沉默寡言的,俗称喝闷酒。只喝两杯便会性味索然,或者醺醺然有了醉意。

人生各有各的不易。名人有名人的苦恼,普通人有普通人的艰难。烦恼时,我们不妨倒上一杯酒,在一面镜子面前举起杯,敬自己,让生活多一些仪式感。不能说一醉解千愁,但至少可以对自己求而不得给予安慰。

再艰难的人也会有开心的时刻。倒上一杯酒,敬自己,祝贺自己取得的萤火虫般的的辉煌,祝贺自己靠诚实劳动赚取的些许碎银。这杯酒,不会让你盲目满足,只会激励你继续负重前行。

节假日是放松心情的最好时光。没有亲朋相聚时,我们也可以敬自己。敬过去的艰苦努力,敬今天的悠闲轻松,敬明天会有一个更好的前程。

饮酒当有品有度。高兴时不可得意忘形,烦恼时不可忧郁伤身。逢酒必喝,逢喝必醉,是饮者之大忌。尤其是敬自己的时候,小酌慢饮,重在体会个中滋味,才是最重要的。

喝一场好酒

喝一场好酒,并不只是有好酒就行了,下酒菜不可小视。在鲁迅先生笔下,孔乙己一生穷困潦倒,但每次喝酒都会要点上一碟茴香豆。其实茴香豆不一定是下酒的好菜,我的体会,最好的下酒菜,一定是花生米,拍黄瓜,卤(腊)猪耳朵。

喝一口酒,吃两粒花生米,酒香、花生香,顿时溢满唇齿之间。脆嫩的黄瓜天生自带解酒的功能,一口黄瓜下肚,酒意也会无影无踪。只要酒桌上有一碟拍黄瓜,酒量一定会无形间增加不少。猪耳朵脆滑爽口,卤的腊的都与酒是绝配。当然,如果条件允许,像古人一样再切上一盘熟牛肉,那更是锦上添花了。

酒逢知己千杯少,讲的是与志趣相投的人喝酒怎么喝都不容易醉。当然,我们知道这里用的是夸张的手法。李白花下独酌时,举杯邀月,硬是把一人独酌变成了三人共饮。应酬的酒总是难以开怀,与不知根底的人同桌共饮,难免小心翼翼。只有与纯粹的朋友推杯换盏,才会身心放松,惟有快意。

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我到柳州出差,与柳州的朋友在柳江边一个小排档喝了一回酒。夏夜的江边,凉风习习,我们吃的是狗肉火锅,还配有豆苗等几样青菜,喝的是桂林三花。虽是大汗淋漓,却也有滋有味。尽管我养狗以后便不再吃狗肉了,但那风那汗,那浓浓的烟火气,几十年也忘不了。

饮酒的环境就是这样并不要求高大上,但一定要让身心得到放松。朋友门前的小坪,亲戚家的灶塘边,甚至是钓鱼的池塘堤岸,野外的草地,都是饮酒的好地方。

当然,还有时间、心情以及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,也会影响到喝酒。节假日里,有喜事时,酒容易喝得开心。身体健康,无病无痛时,酒难得醉人。

一场简单的酒,其实并不简单。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,却影响着人们对酒局的评判,最终影响着这一场酒的快乐与失望。

为不喝,找一个理由

酒桌上,无论是商务活动,还是职场应酬,或者是亲朋聚会,总会有不想喝酒的时候。为了不让大家扫兴,你就得为不喝酒找一个合适的理由。

我有一个相处了好多年的老朋友,我亲眼见过他的千百种拒绝喝酒的花样。要么说自己在吃中药,要么说已经病了好多天了。如果是跟自己特别熟悉的朋友在一起,大家知根知底,说谎不管用,他便不惜用大头针在自己的手臂上扎一个小孔,一上桌便伸手给大家看,说刚从医院拔过针头出来。

其实,真的不能喝酒的时候就一定要推掉喝酒的聚会。实在推不掉,便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。既然是朋友,又都是酒场中人,大家一定会理解的。传说部队的人特别能喝,陪他们喝到尽兴的时候,我曾找他们求证。一个与我关系甚密的兄弟告诉我,哪有此事,只不过是身体好又豪爽一点,呕吐和打针的场面没有被外面的人看见罢了。他们其实也是怕喝酒的。

碰上特别执着的朋友,你又硬是不想喝酒,最好的理由便是告知刚刚吃过抗生素。因为吃过抗生素饮酒,会导致过敏甚至休克,严重的还能致命。按照现在的司法惯例,饮酒致人死亡的,同饮的人必须经济赔偿,更不用说一辈子的心理愧疚。再执着的人,我估计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。

其实最有效的办法,还是要摒弃酒场陋习。比如有些人每次饮酒一定要分个高低,酒量大的人总想喝趴下一两个;还有赌酒,随便出个题目,谁答错了谁喝酒,有些地方习惯划拳,酒一杯一杯地往划输了的人喉咙里倒;还有酒桌上处于强势地位的人,总会对有求于自己的人说喝一杯酒办一件事;还有人甚至把喝酒与做人相提并论,说酒品如人品。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把本来是轻松愉快,增进感情的酒桌,变成了刀光剑影,杀气重重的险境。

酒文化源远流长,但一定要与时俱进,要与人类文明进步相适应。每一场饮酒都应该是快乐的,绝不能给参与的人留下任何的不快,甚至是痛苦的记忆。

酒醉水解

喝酒的人,很少有从来不醉酒的。尤其是在职场上应酬性喝酒,要陪好客人,便不免带头喝酒,而且要喝的豪气干脆。

于是便有不少的人寻找解酒的秘方,有人习惯在喝酒前,先吃点馒头或者主食;也有人身上总备有护胃护肝的药,喝酒前偷偷地吃上一把;至于喝酒前先喝一杯牛奶的人,那就更多了;还有什么葛根粉、柑橘、樟树叶等等,被不少人称为解酒神药。

也有人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,他们觉得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呕吐。感到有些烧胃、上头的时候,便偷偷地跑到远离酒桌的公厕里,弯腰低头,把丹田之气往上一提,胃中之物便全部吐到了厕所里。我亲眼见过一男一女两个高手,吐出来的全是酒水不见一丁点饭菜。回到桌上,他们又会意气风发地大杯喝酒。但他们外出的那段时间总会让人心生怀疑,尤其是刚流过眼泪的眼睛,总会让人自然地想到呕吐。

我也试过上述的很多方法,吃药是会让一场酒下来舒服一点,但一旦喝醉,就更加难解。至于呕吐,虽然头脑会清醒一点,但胃和喉咙会特别难受。我最喜欢的还是喝水。只要酒喝醉了,便不停的喝温开水,直至喝到不停地上厕所。刚开始小便里会有一种奇怪的酒味,慢慢的便清澈正常了,两三个小时人就变得舒服起来了。酒醉水解,实不我欺也。

也有一些朋友总是说,最好的办法便是不喝或者少喝。在酒的江湖里,这样的办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不少的时候都会身不由己的喝高了,喝过头了。硬是碰上了这种情况,千万不可倒头便睡,多喝水便是解酒的灵丹妙药。如果还是不行,就要去医院里治疗。当然我们更应倡导文明饮酒,酒量大的不要让酒量小的人与自己同步,酒量小的人,切不可争强好胜,与酒国高人一争高低。如此,我们这个制酒、饮酒大国,文明礼仪之邦,酒文化才能源源不断地发扬光大。

随机推荐:
手工贴画 儿童 氧泡泡 汽车加气泵 车用 浴帘杆 弧形 免打孔 儿童睡衣夏季薄款女童 煮茶壶 黑茶 led支架灯 t恤女短 丧系裙 复古 法式 肠道 港味复古 衬衫 女 沙滩裤套装 名媛气质套装女 管理软件 erp 丝袜女薄款防勾丝 银项链女 999纯银老凤祥 北欧简约梳妆台 布鞋 女 百褶裙短裙夏 vip会员卡定制 更多精选文章>>>

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/整理,本站纯公益性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